做宏观政策制定的咨询者
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实现发展都离不开宏观战略、科学规划的指导。邢台学院设立了工业化研究所、城镇化研究所、煤化工研究所、邢台学院巨鹿县研究所、邢台学院邢台县研究所和邢台学院当代中国民生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邢台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中心等,为地方战略规划的制定提供智力服务。
食品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涌现出大批龙头企业,带动着农业产业化发展。但我市农业产业化究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有哪些发展趋势,需要什么样的政策倾斜?
2010年7月,邢台学院工业化研究所历时一年对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进行了细致调查研究。研究所所长李建红介绍,课题组对全市有代表性的食品企业在产业化规模、产业化经济效益、一体化经营水平等三个方面的11个指标做了调查。
“这11个指标包括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相对规模、商品基地相对规模、加工增效率、订单农业所占比重等,是在国内还没有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系统的研究体系的大背景下,由研究所根据客观需要设定了一个评价体系。”李建红说。
李建红说,设定好评价体系后,我们分赴隆尧、宁晋、内丘等县市区,到今麦郎、富岗等近30家龙头企业做问卷调查,收集了规模、资产、近两年在建项目等30多个数据。通过调查、分析,测算出2009年我市农业产业化水平为45.69%,2010年为46.21%。这次调查,得出我市农业产业化尚处于较低发展阶段但发展态势良好的结论。
这项研究揭示了我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被相关县市区、部门借鉴参考,成为各地制定扶持鼓励农业产业化政策的重要依据。
2012年3月到6月,该研究所又针对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开展调研,对龙头企业在品牌建设方面的做法、困境、经验等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我市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存在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品牌的所有权不明确、分散经营造成品牌规模小、附加值低、缺乏有效品牌宣传、后期维护及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这项研究成果被市委农工委肯定,部分建议被采纳。2012年11月23日,市政府牵头召开了由政府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参加的“邢台市农产品品牌研讨会”,20多家食品业龙头企业负责人、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参加,专题研讨农产品品牌化的策略、建议。去年,市政府出台质量提升三年计划,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推进品牌建设。
巨鹿县是我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我市的唯一试点县。如何做好城乡统筹,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是首要和关键环节。邢台学院抽调了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22名优秀教师组成课题组,开展联合攻关研究。邢台学院巨鹿县研究所所长范拥军介绍,课题组成员到巨鹿有关单位和企业、农村调研,对巨鹿县情做了详细摸底,并结合四川、成都等地经验,五易其稿,最后形成32000多字的《巨鹿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这一方案,为巨鹿县制定城乡统筹发展规划提供了有效借鉴。
邢台学院科研处处长丁肃清说,邢台学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个性化”科研之路,催生了一批现实针对性很强的科研成果。《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邢台生态化发展》、《邢台市节能减排新机制研究》、《邢台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研究》、《以城镇建设上水平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相关课题达到20多项,市领导多次就相关课题、 建议作出批示。做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持者
企业发展,需要技术支撑。邢台学院面向企业,参与生产、研发检测等环节,成为企业的“技术储备库”。
清凡公司的前身是矿业企业,因污染严重、破坏环境,感到开矿这碗“饭”越来越难吃,决定转型发展现代农业,种植花卉和观赏苗木。2013年,清凡公司与邢台学院共建实验室,解决了企业转型的技术难题。该实验室不久前被认定邢台市科技企业研发中心,这意味着清凡公司的科研项目将有望获得资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支持。”
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唐伟斌介绍,这个实验室是校企共建的,由邢台学院提供场地、设备及科研人员等,企业提供资金,成果共享,由企业用于生产、学校用于科研。
清凡公司是一家以苗木培育为主的企业。企业负责人介绍,苗木快速繁育技术是如今苗木企业育苗的趋势,企业有地有人员,缺少的就是这项技术。和邢台学院合作,正好弥补了这个空白。
据介绍,传统育苗技术,需要剪枝、扦插,一年只有两个季节能够育苗。而采用快速繁育技术,避免了外部环境的影响,在实验室内采用“工厂化”的方式育苗,不仅成本能够下降一半多,育苗数量更是以几何指数的形式增加,效益可提高5至8倍。
唐伟斌说,快速繁育技术,主要难点在于不同树种需要不同的组织液培养。双方共建实验室后,课题由企业以任务书的形式下达,并提供经费,学校根据企业要求开展研究。目前,正在研究的是北京红丰花月季。组织液已经研究出,正在育苗过程中,不久就可以交付给企业。
唐伟斌还谈到与邢台思倍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为提高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前不久,思倍特公司副总经理赵毅与邢台学院对接洽谈,认为学院能够在菌种优化和发酵工艺的改善上为其提供技术支持,也能帮助企业研发中心培养专门人才,提高科技研发能力,正是公司所急需的。
中糠公司产品质量一度不稳定,影响了销售。企业原本要去天津寻求问题解决的方法,后来偶然间听说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也可以做检测,于是找到学校,寻求帮助。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的副院长王秀玲介绍,他们为中糠公司改进了检测方法,并对生产等提出建议。原本,很多邢台的工业企业跑到北京、天津等地化验材料、检测产品,而今,这些企业和邢台学院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合作,在这边实验室就可以完成。
现在,合作又加深了一步,化学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正在帮助中糠公司研究提取糠醛生产后的废弃物质,进行再利用。
针对行业产业发展,邢台学院的特色研究所也积极参与其中。据了解,成立较早的邢台学院巨鹿县研究所、邢台学院邢台县研究所,没有闭门科研,都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我市转型升级重点发展方向。我市旅游资源丰富,相比周围地势毫不逊色,但众多的旅游景区知名度很难和同属太行山脉的安阳和石家庄相比,产业发展上仍有一定差距。
以邢台县为例,有着大片的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邢台学院邢台县研究所为该县旅游产业发展把脉,诊断出了几个问题:开发程度和知名较低,旅游资源分化,传统开发理念根深蒂固;周边景区众多,同质化竞争显著,夹缝中求发展的难度大;旅游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差。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所开出了药方:市场开拓中需要着力做好产品定位、做强品牌,整合开发、集团作战等工作。针对旅游产品开发、目标人群定位、品牌建设、融资平台等给出了建议和意见。
做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者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资源雄厚,人文遗迹甚多。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对城市品牌的打造有重要的意义。
我市素有“五朝古都”之称,其中元朝文化最具代表性。“刘秉忠建立了行省制度,是后代行政制度的雏形,所以在历史上,元朝的建立和治理都和邢台人分不开。”《邢台通史》作者赵福寿介绍。
如何宣传邢台与元朝的历史渊源?如何挖掘邢台的元文化资源?
邢台学院作为我市唯一一所地方综合性应用型本科院校,近年来在发挥文化传承创新作用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积极组织开展邢台历史文化研究和学术研讨活动,编写了《邢州学派》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表了一系列论文。
2013年8月,邢台学院承办了在我市召开的“刘秉忠暨大元文化”学术研讨会,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李治安莅临我市,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单位的80多名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汇聚邢襄。
参会的邢台学院葛仁考博士介绍,这是刘秉忠专题研究的第一次学术会议,搭建了一个多学科研究的平台。这次会议邀请的中国元史研究会会长李治安等国内专家学者与会,肯定了刘秉忠在元代乃至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提升了邢台的知名度,为市重点项目大元文化城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文化保障。
记者了解到,我市规划建设的大元文化城(旅游综合体)项目,就是以元朝文化为承载,以元大都的核心理念作为建筑艺术指导,大手笔打造气势恢宏的元大都都城,以大元宫廷文化为主题,融入邢襄文化,彰显邢台旅游品牌和城市形象。项目建成后,将是全国首个以元代文化为主题的旅游综合体。
2011年6月10日至12日,由省历史学会、邢台学院主办,巨鹿县委、巨鹿县政府协办的“千年古郡——巨鹿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巨鹿县召开。来自北京、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以及省内的6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巨鹿历史文化、人文精神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系统地挖掘了巨鹿历史地理发展、社会变迁沿革、历史人物等内容,特别是利用汉简、墓志铭等新史料,在大禹治水的大陆泽、巨鹿之战、魏征、巨鹿行政变迁及人文精神等方面有许多历史新发现、新观点。
邢窑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官窑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邢白瓷品质优良,登峰造极,前无古人,代表了隋唐白瓷烧制工艺的最高水平,以邢窑白瓷和与越州窑烧制的青瓷同时著称于世,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改变了自魏晋以来青瓷一统天下之格局。国家文物局评选的201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内邱邢窑遗址名列其中。
为使这一世界级文化遗产得以保护开发传承,邢台学院成立了邢台市邢窑研究所、邢台学院北方古陶瓷研究中心和邢台学院邢瓷博物馆。2013年6月20日、21日,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在邢台学院举办河北省陶瓷艺术技艺大赛暨陶瓷艺术大师作品邀请展,展示了7名国家级、39名省级陶瓷艺术大师近年来创作的115件精品力作,120位选手参加了现场拉坯、造型、雕刻、绘图技艺大赛。
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傅维杰、河北省陶瓷玻璃行业协会会长祁春学为研究所、研究中心和博物馆揭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文增等专家学者在学院作了“中国古瓷暨邢瓷研究”讲座。与会人员还参观了内邱邢窑遗址和学院邢瓷博物馆,对邢台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众多的古迹名胜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出极大兴趣。本次活动达到了宣传邢台历史文化、扩大邢窑邢瓷影响,与大师广泛接触交流、推动邢瓷研究开发之预期效果。邢窑研究所已列为“河北骄傲——代表河北的100张名片”之“文化河北”名片。
此外,邢台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文化建设研究所及汇集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课题组,还就邢台古城保护、工业遗址文化等开展了研究。
从市委、市政府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到各县市区谋划地方发展专项规划,从公司企业生产研发到地方历史文化发掘,邢台学院专家学者都参与其中。
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人才和智力的支持。而大专院校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和知识成果,两者一结合,就会产生明显的“化学反应”。
邢台学院面向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和县市区建立研究所,以研究所和实验室为平台,针对地方发展需要确定课题、开展研究,成为提供智力支持的智囊机构。
本报记者 谢晓燕 路遥 文/图
来源:邢台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