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首页 |  工作动态  |  宣传信息  |  理论学习  |  统一战线  |  法制教育  |  媒体校园  |  交流园地  
 
   交流园地
当前位置:首页>> 交流园地

 
种子一样的 “ 中 ” 字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9日

 傅恒杰

古今中外,反过“左”,反过“右”,甚至反“左”又防“右”,为什么从来没有反过“中”?难道“中”是汉字里的圣人?带着这样的好奇,我开始了对“中”以及由“中”衍生出来的汉字与文化的探究。
    “中”是指事字,从口从丨,上下通。在文字源流的学术分析上,或说像迎风飘扬的旗帜,或说像旗帜上下旗斿之间的固定连接物,或说像盛纳书简的容器等众说纷纭。但在字义的认识上是一致的。即“中”作名词时,是中心、当中,指一定范围内部适中的位置;作形容词时,是合适正当、不偏不倚、不左不右;作动词时,读音由平声变为仄声,是正对上、正好符合。《说文解字》有:“中,正也。”孔子说:“政者,正也。”由“中”到“正”再到“政”。“中”与“正”可以互训,“正”与“政”同音义通。“中”是为人和平公正,“中”是为官公道正派,“中”是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地走正确道路,“中”是超越左右不屑于鸡鸣狗盗的展翅鲲鹏。因此我们用“中”字来命名我们的“中”国与“中”华文明。“中”字就像夜行路上的北斗星,指引前程。汉字不仅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构成人们相互交流的工具体系,而且还蕴藏着为人处事的智慧、是指引人生方向的价值体系。尤其当系统理解“中”以及由其滋生出的系列汉字与文化,我感到“中”字像金子一样贵重,不,是比金子还贵重的种子,因为她孕育出了“允执厥中”的中华文明。汉字“字形藏理,字音通意”。万变不离其宗,“宗”音通“中”,千百万个汉字,也可以说,万变不离其“中”。所以,“中”这个字是中华文明的根字,是种子一样的“中”字。
    中国最早的一部史书《尚书》中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四句话是中华文明著名的十六字心传,核心就是“中”。《论语》尧曰篇中也记载:“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托付天下重任,传递文明火种,千叮咛万嘱咐——“允执厥中”。“人心惟危”,“危”是会意字,上面是人,中间是山崖,下面是腿骨节形状,寓意危险。因为人心喜怒哀乐变化无常,为人处事难以一贯公正持中,所以危险。“道心惟微”,“微”是会意字,本义是隐秘地行走,引申为精深奥妙,难以把握。“道”字,从首从辵,寓意三思而后行。先调正心情,再处理事情,才有可能把握精深奥妙的“道心”,做到“允执厥中”。所以应该精以守之,一以贯之,以求“允执厥中”。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随着我对汉字越来越深入的了解,越发感觉这句话就是为我而说。我为古圣先贤创造的汉字及其文化而自豪骄傲,也为自己对中国汉字及其文化的无知而愧疚羞赧。“中”以及以“中”为构字部件的汉字:史、吏、使、事、衷、忠、贵等字的字理,引领着我登堂入室,越来越靠近古圣先贤。
    先看“史”,繁体字结构从中从又,是会意字,含有秉公持中之义。饶炯的《部首订》:“盖史之所记,如其事而实书之,不参己见,亦无偏倚,故从又持中。”史,古为官名,春秋时期有外史、左史等,为掌管法典和记事的官。从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地记录“崔杼弑君”的齐国史官三兄弟,到宁肯被“灭十族”也要书写“燕贼篡位”的明朝方孝孺,都秉承了春秋时期“董狐直笔”的传统,以生命为代价捍卫了“从又持中”的“史”字。哲学家黑格尔曾经这样感叹道:“中国‘历史作家’的层出不穷,连续不断,实在是任何民族所比不上的。”梁启超也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再看“吏”字,从一从史,是会意字。王筠在《句读》中说:从一,言其执法如一;从史,表示公正执中。唐朝魏征就是千古名“吏”。当隋炀帝荒淫无道,天下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反隋之时,魏征先是参加了元宝藏的起义军,后来瓦岗军首领李密非常赏识他,魏征又被请去掌管军中文书。李密兵败降唐,他随李密入长安。后来李密又谋反而兵败被杀。魏征看到李唐政权很有前途,就向李渊请求去招抚李密的旧部,取得成功。太子李建成听说魏征非常有才干,就任他为太子洗马。玄武门事变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当了太子。魏征囚禁狱中待决。李世民听说魏征是一个奇才就赦免了他。魏征为李世民爱才惜才之心所感动,决定归顺李世民。李世民即位不久,就提升魏征为谏议大夫。魏征忠心报国恪尽职守,曾先后陈谏二百余事,提醒太宗牢记隋亡的教训,居安思危励精图治,对贞观之治起到了重大作用。
    魏征数次易主,看似不忠,其实不然。魏征之“忠”,是忠于自己心中“允执厥中”的“中”,即忠国不忠君,忠民不忠人。观魏征之忠,不是不忠,不是愚忠,不是小忠,而是大忠,忠于国家社稷,忠于黎民百姓。所以他才成为名垂千古的良“吏”。
    “忠”是发自自己内心的“衷”心。“衷”是形声字,从衣,中声,本义是贴身的内衣,引申为内心真情。“贵”字很特别,从中从一从贝,是在文字源流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后期形成的会意字,寓意一心坚持允执厥中的正确路线。“使”字从人从吏。本义是命令,引申为使节。“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对外使节的使命就是寻求两极之间的“中”。退秦师的烛之武、西安事变的周恩来等就是典型代表。“事”字从一从中从手,是会意字,寓意处理事务要公正持中。公正持中的原则,古今中外,施诸四海而皆准,推之百世而不悖。
    孔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郑玄把“中庸”训为“中用”,意思是用中,无过也无不及,反对左右两种极端主义。《中庸》进一步提出:“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说为政要善于把握对立的两端,在两端之间找出一个可用的正确之点。孟子曰:“汤执中,立贤无方。”意思是商汤王能秉公,任人唯贤而不设框框。
    真理再往前走一步就是谬误。郭沫若对矫枉问题发表过持平之论:“在我认为,答复歪曲就只有平正一途。我们不能因为世间上有一种歪曲流行,而另外还他一个相反的歪曲,矫枉不宜过正,矫枉而过正,那便有悖于实事求是的精神。”关于实事求是,毛泽东有过经典的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可怎么这个“是”字就能代表规律呢?这其中有我们司空见惯却熟视无睹的深刻字理。“是”字是一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从日,从正。“日”是象形字指太阳。“正”是会意字,上面一条线,下面一只脚,意思是走正确执中的路线。正确执中的路线来自于古人犁地“打墒”。在田地对应的两边找到中点,然后从一边的中点向另一边的中点用脚趟出一条中线。这样依中线开始第一犁并来回绕着犁地,就会中线两边的田地同时完成,而不会出现这边地已经犁完,那边还没有犁完的非正常情况。“正”字就是这样产生的。蕴“中”含“正”的“是”就代表了太阳底下亘古不变的规律。
    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曾受过“左”和“右”的干扰。“左”和“右”的发生,说到底,都因为背离了“中”这样一条实事求是的路线。深刻理解以“中”为种子的汉字字理及其文化,或许能引导我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进程中,少走弯路,不走邪路老路,坚定不移走正确的道路。
    经济如何才能健康发展?道理就在经济二字的字理里。“经”是形声字,《说文解字》:“经,织也。从糸,巠声。”本义是纺织机上等列布设的纵向丝线,以供纬线穿梭交织。引申为治理,管理,就是赚钱聚财。“赚”字,从贝从兼,也就是说资本在赚钱的过程中要兼顾劳动者的利益,才能基业长青。“济”是形声字,从水,从齐。《说文解字》:“齐,禾麦吐穗上平也。”济字有以水滋润禾苗使其平整的意思。古语“惟以周穷济乏为事”即用此意。“济”字字理告诉人们要按照“损有余而奉不足”的中道行事,追求公正公平。如果“损不足而奉有余”,就会造成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社会就不稳定乃至发生动乱战争。当今世界已经证明,社会稳定必须依靠庞大的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的首字是“中”,“中”的导向是稳定和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正是这种中和的思维模式,使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经实现了相反相成又相辅相成的结合,即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把财富蛋糕做大,从而更好地周济天下。
    在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们反过左,反过“右”,就是没有反过“中”。因为“政”就是“正”就是“中”。唯有“政”才能“治”,所以叫政治。人有自私的天性,因此古金圣先贤在造字时就予以纠正。如歌颂的“颂”字,从公从页,寓意“夙夜在公”才值得歌颂;贬斥的“贬”字,从贝从乏,寓意贝字当头的拜金主义其实精神贫乏,应予以贬斥。这样运用字理促使人性趋于公正持中。还有反腐败的“腐”字,上面是政府的“府”,下面是鸡鸭鱼肉的“肉”,它告诉人们反腐败不是反政府,而是反政府下面的“烂”肉。“府”字中有个“广”字,意指广大,有个“人”字、有个“寸”字,是指官府之人,应寸心为民。如果政府官员不勤政廉政,整天陷于酒肉,就会变成政府里的“烂”肉,当然应该切除。“民”字的本义是奴隶,后来泛指百姓。“主”字是“炷”的本字,指点燃的灯炷。俗语说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就非常不民主。民主就是“让百姓点灯”,以求维护、发展、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先进文化就是“化”人。人在人群里,由“比”与“从”开始,有的人见贤思齐“从善如登”,“化”为仁人;有的人背道而驰“从恶如崩”,“北”为恶人。比、从、化、北四个字都是两个象形的人字构成。孔子说“仁者,爱人”。“仁”,从人从二,寓意相互爱护的两个人才能算是仁人。“仁”与“人”同音义通。除了发达的智力,“仁”是人特有的高贵属性。人是从动物演化而来,是兽性与人性的复合体。“兽性”与“人性”要平衡,不能走极端。一走极端,不是变成神就是变成魔。“先”是会意字,从止,从人。《说文解字》:“先,前进也。”“进”是会意字,从隹从辵,表示前进。《说文解字》:“进,登也。”孟子说:“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这“几稀”就是人比禽兽“先进”的文化,就是能够用中和思维模式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和谐社会就是和谐的人类群体。和谐就是要平衡各阶层人群的关系,使之相互宽容包容,共生共荣。和谐二字的字理通俗易懂。“和”字,从禾从口,合到一起表示人人有饭吃。“谐”字,从言从皆,合到一起表示人人能说话。更进一步讲和谐社会,一是心与物要平衡。物质贫穷不会幸福,精神贫穷也不会幸福。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是它不过于专注物的一面,而主张持中平衡。有益于纠正现代社会越来越极端的物质享乐主义。二是政府与市场要平衡。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也就是允执厥中。否则就是非左即右,偏于一端,距离和谐社会越走越远。
    生态文明的“态”字,构字部件拆开来就是心要大一点。文明人,心就是要大一点,这样万物才能生生不息。人类应以综合的思维模式,将世间万物视为姐妹兄弟。“综”音通“中”,只有中和,才能综合。季羡林在《谈国学》里写道:“我个人认为,两大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来源于思维模式之不同。东方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西方的思维模式是分析的。‘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正是东方综合思维模式的最高最完整的体现。”“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西方人贯彻了征服自然的方针。从全世界范围来看,在西方文化的主宰下,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威胁着人类的未来发展,甚至人类的生存。”“按照中国人、东方人的哲学思维,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同大自然交朋友,彻底改恶向善,把人类文化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地球人如果再不幡然醒悟,那么,地球就将成为人类的坟墓。
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汉字就是促进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进入中国的桥梁与纽带。世界上各种文字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拼音文字有“言文统一”的优点,但也因此带来一个缺点,即听不懂就看不懂。汉字却不随着时代和地方的语言变化而变化,以不变应万变,听不懂但能够看懂,跨越时空。中华文化之所以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就是依赖如灯如星、薪火相传的汉字。欣赏一个个汉字,如同拜见一个个亲友。透过一个个亲朋好友一样的汉字,我仿佛看见聪明睿智的古圣先贤,把深刻的道理巧妙地隐藏在一个个方方正正的汉字里,就像农人把一粒粒种子埋在土壤里,使伟大的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地址:邢台学院主楼  |     邮编:054001    |     电话:0319- 3650612